美丽山东:济南乡村旅游破题贵在文化先行
——聚焦美丽山东系列评论之九
大众网评论员 王琨
日前,省长郭树清在基层调研时要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乡村不仅是城市农产品的供应,也是人们休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各地探索旅游新方向、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2012年,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920亿元。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山东乡村旅游业存在“小、散、弱、经营粗放”的现状。在泉城济南,如何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探讨命题。依笔者,依照济南本地乡村的条件,借鉴外地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济南乡村旅游发展,历史文化必须先行。
之所以要让历史文化在济南乡村旅游打头阵,是因为从人类历史演进来看,城市的出现是晚于乡村的——人类自古时起,数人或数十人聚族而居,形成原始村落,渔猎种植,滋生人丁,后而聚众建城。故而众多古老的历史遗存在乡村而不在城市,在济南,如龙山文化遗址、城子崖等。均属此列。此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前是比较缓慢的,城镇化也在这片东方土地上方兴未艾,在一个个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乡村独特历史文化现象与氛围得以保留,如济南的江北第一古村落朱家峪、青岛的二月二生态农场(利用时期烧窑的概念农场)等。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济南城市旅游局限于老三样(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与南部山区,旅游产业链向下延伸具有紧迫性,但作为工业城市,城市与乡村的自然与周边城市相比较,并不具备明显吸引力与竞争力,乡村文化历史旅游是产业链上闪光的重要一环,对产业链延伸、增加旅游收入,拓展济南旅游总体量有重大意义。
一系列的便利条件显示,无论城乡,济南的历史文化条件优越,将如此厚重的人文旅游资源成真金白银,则是施政者和商家智慧的体现。从本地实际与外地经验来看,济南历史文化乡村游想要有所发展,关键词只有一个,那就是支持,全方位的支持——包括资金、政策、宣传等支持。
资金投入自不必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造乡村旅游,历史文化遗存虽好,但保存情况堪忧,交通也不便利。整修、、道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纵观国内发展较好的乡村旅游景区,大手笔的资金投入是物质保障这里的资金筹集,除出资,企业出资外,历史文化遗存原住民亦可以用多种形式出资入股,并获取相应分红。
政策投入方面也不可或缺,乡村旅游不仅需要资金,也需要政策支持,这里说的政策,除了给予的税收政策倾斜,还要在营收分红政策给予扶持,对旅行社组织、开设乡村文化线线等予以扶持,让旅行社有利可图,让村民有积极性,让有责任心,形成三家合力。在这方面,浙江嘉兴西塘的案例可以参考,居民居于景区,开客栈饭店,为游客服务,参与景区管理与营收分成,游客欣然,居民得益。
宣传投入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低,吸引力小,立体式宣传是让乡村文化旅游突围的必然,文化又与宣传密不可分,通过网络,将临近的乡村文化旅游景点宣传,让游客了解并来到景区。在这方面,青岛城阳毛公山即是典例:名不见经传的毛公山因有形似伟人的毛公石,城阳据此着力宣传,如今的毛公山声名远扬,旅游收入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