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人 公:中国计量学院炎黄民俗协会
暑假生活:调查嘉兴传统小吃
时 间:6月28日到8月24日
嘉兴的传统小吃有哪些?如今,它们的状态又如何?暑假一到,中国计量学院炎黄民俗协会的同学们就来到了嘉兴,用他们的眼睛,调研嘉兴传统小吃的种类、制作、历史渊源等,开始了他们大学的第一个别样暑假。
组队探寻嘉兴传统小吃
这支队伍一共有7个人,他们是翟小梅、赵炜旻、叶文婷、王丽、霍然、唐建超、吴书鹏,分别来自不同的地方,但都来自中国计量学院炎黄民俗协会。除了会长翟小梅外,们都是大一的学生,这是他们大学的第一个暑假。
怎样度过自己的第一个暑假?去旅游?宅家里?这群90后有了自己的选择,他们希望做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中国计量学院炎黄民俗协会,是该校第一个民俗特色类学生,关注中国的民俗文化底蕴,名气响当当。
7名同学集结在一起,开始了他们大学的第一个暑假计划。
在越来越多的文化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似乎与年轻人,尤其是90后一代渐行渐远。运河申遗活动一直在火热进行中,今年更是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于是,这群90后将目光集中到运河边的嘉兴,希望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在传统文化中,传统小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大学生对传统小吃总是倍有好感。为此,调查嘉兴的一些传统小吃,成了他们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背着厚厚一叠问卷到西塘
暑假一开始,大学生们就从杭州出发,来到嘉兴。
上火车的那一刻,每个人的口袋里只有300元,需要维持一周的所有开支,大家只想把钱花在最实在的地方。
赵炜旻正好是嘉兴人。暑假一开始,他就回了一次家,很快归队跟大家一起进行调查。为了能收集到传统小吃的相关数据,准确了解传统小吃的现状,同学们背着厚厚的一叠问卷来到嘉善西塘。
第一天就要完成几百份问卷调查,并非易事。7名大学生分头行动,不断向经营传统小吃的老板和陌生的人发放问卷。
在团队的调查日志上,记录着这样一句话:“本来心情忐忑,但是后来得到了很多热情市民的帮助,调查进行得很顺利。”
随后,大学生们对芡实糕、管老太臭豆腐、八珍糕等西塘传统小吃进行了调查。学生们来到了小吃店的加工场所,认真记录着每一个流程,并且不断向周边人询问,并对原有工艺和现有工艺的差异进行了调查。
走访中,大家在了解传统小吃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比如满载西塘人童年回忆的小吃梨花膏已经不再制作了,究其原因,原来梨花糕不适应商品经济时代顾客的需求,因此逐渐被淘汰。这一点,被写进了调查日志中。
调查中队员们还发现,很多传统小吃得到了一定传承,但是还存在着品牌意识薄弱、生产模式简单等问题。
新生大胆迈出第一步
尽管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对大一的新生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挑战,调查的每一步都是他们用双脚走出来的。
“以前,更习惯跟同学、老师打交道,这次要学会跟很多陌生人打交道。”赵炜旻坦言。
初到嘉善,为了让调查的传统小吃更具代表性,大学生们想到了向嘉善县团委求助,后来又与西塘镇团委取得了联系,获取了传统小吃店的名录和相关资料。接着,大家又与小吃制作人深入地进行了攀谈。
由于经费有限,学生们找了西塘景区外的一家小旅馆,租了3个小房间,就此住下了。旅馆老板了解到他们是来做调研的,主动优惠了房费,还做了几顿饭菜给他们吃。
一人300元的经费,大家定下的原则是绝不超支。于是,10元钱的盖浇饭成了他们每天的伙食,“吃了一周的盖浇饭,感觉再也不想吃了。”
下一步,大学生们将把具体的调查结果做成实践分析报告,增强广大市民对嘉兴一些传统小吃文化的及传承意识。
【团队】
“我们是第一次做民俗调查,发现这是值得我们观察的一点,我们还将进行深入调查,将嘉兴传统小吃传承下去。”
【导师评价】
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与公关实践部总经理刘岳:“孩子们做了很多功课,调查细致,带着问题来询问,但是还需多些自信,勇敢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