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创建乡村记忆示范村民骄傲2013年12月29日星期日嘉兴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2013-12-29 16:30:2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薛佳红 褚亚芳

  长期以来,大家更多关注的是农村档案在服务农村社会事务方面的资源价值,而忽视了农村档案的文化价值。如何让平时“静止”的档案“鲜活”起来?

  日前,浙江省嘉兴市把档案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文化惠民工程,延伸到广大农村,通过室内陈列展示与室外记忆场所联动、历史文化与自然全方位展示、宣传教育与文化休闲并举的做法,实施系列记忆项目,为农民打造了一个身边的家园。该市的新埭镇鱼圻塘村、姚庄镇展幸村、盐官镇桃园村也成为浙江首批“乡村记忆示范”试点单位。

  让村民了解村庄的前世

  在新落成的新埭镇鱼圻塘村乡风文明馆内,游客络绎不绝。母亲带着儿子,祖母带着孙女,年轻一辈忙着拍照留念,一些父母指着图片向孩子介绍村里的文化、历史:这个是织布机,那个是锄头,都是以前用的农具……

  一片乡村,一段记忆。嘉善县档案局副局长刘学忠谈到规划时表示,此次建立“乡村记忆示范”,是对文化遗产的与传承,让那些积淀着人们深长温情记忆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再现,让更多的群众知晓乡村文化,了解我们生活着的土地的“前世”。每个村都是根据自身的特色,建造不同的展馆,深度挖掘当地独有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

  鱼圻塘村将本身的露天戏台“鱼乡戏苑”、重阳日迎大蜡烛的习俗、民间舞蹈《威风锣鼓》等特色文化,纳入建设。姚庄镇展幸村的“幸村史苑”则是在有6000多年历史的大往圩遗址基础上,又收集整理了连头、蓑衣等文化民俗物品,及民歌、民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大地充实了乡村记忆的展示内容。盐官镇桃园村则结合了马家浜文化和余杭良渚文化,再现了以种田、养蚕为主的生产方式和江南水乡的田园生活及其风俗习惯。

  联动开发可看可教可玩

  市档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记忆示范”集旅游资源、历史传承、档案文化于一体,它的建设并不是,而是一种联动开发。简单而言,就是将村庄的各种文化进行图片或实物展示,并联合起周边的文物古迹、旅游资源进行共同开发。最终目标是建立起一个集可看、可教育、可游玩于一体的场所。

  展幸村,拥有省文保单位——大往圩遗址,其属于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此外,该村还坐拥禅寺,毗邻浙北桃花岛,具备了“历史文化+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等多项先件。这些都成为“乡村记忆示范”的重要内容。

  圻塘村,除了乡风文明馆常年,每年还举办重阳节庙会文化艺术周。期间,该村刘公祠将开展迎大蜡烛、巨烛彩绘、点烛、文艺汇演等活动,促进乡村游的发展。村干部张良杰介绍,今年重阳节这一天参观人数就将近2000人次,每年的旅游收入占到全村集体可支配收入的一半。

  促乡风文明村动参与

  “乡村记忆示范”在提升乡村的文化品位、带动乡村第三产业发展同时,更是一个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调动了村民的文化热情,促进了村庄的乡风文明。

  村民听说村里要搞展览,有的村动把家里的老家当送来,有的积极参与陈列展览方案设计,反复讨论、修改,村民们的想法越来越多,标准也不断提高。此外,鱼圻塘村还把村里的好婆媳、好夫妻、孝儿女、邻里之星、爱心企业家以及优秀学子等搬上展板,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价值观引导农村新风尚。

  建成后,最先来看的就是村里的群众,大家对村里的文化历史、名人先贤如数家珍,对身边的好事津津乐道,对村庄的发展变化充满信心。通过乡村记忆展示,村民的生活幸福感、心灵归属感和自豪感得到提升,广大村民从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看完展览,鱼圻塘村村民沈春妹感慨万分:“我们村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得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