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人文历史嘉泽一个可以深呼吸的地方

※发布时间:2013-11-9 10:09:2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以一个可以深呼吸的地方著称的嘉泽是静谧的,却又酝酿着一股不平静的乡村。与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共建社会管理创新、农业三产化试验区;不拘一格大力引进乡建人才;高扬乡土文化,涵养城镇气质,这些“软性”项目恰恰是高质量城镇化的无形软件。

  全国融智,开辟苏南现代乡村转型试验田

  “苏南现代乡村转型发展的一块试验田,我看好嘉泽。”全国三农专家、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如是评价。目前,温铁军领导的团队已经在这片试验区设立了大水牛农场、姬山书院、农村合作社等多个项目,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的200多名青年志愿者来到嘉泽投身乡村建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水牛农场借鉴了国外社区支持农业(CSA)的运作模式,即消费者对生产者预付生产费用,同时获得生态有机种植的健康农产品,满足了城市人对躬耕田园的浪漫想象。嘉泽镇党委副锦分析说,和传统你种我看、你种我吃的模式相比,大水牛让农场主和消费者成为共同生产者,提高了农场主、农户的管理水平,成为小型家庭农场的孵化器,为现代家庭农场发展探。

  启动群众对乡土文化的回忆,重新发动乡村社会,让乡土社会活跃起来。姬山书院是一座现代化的三农教育学院,不仅开设乡村社区课程,免费为村民、当地学生开展文化课程,组织娱乐活动,还承担着嘉泽人文历史挖掘、乡村卫生文化咨询、人才培养等多重功能。“当今社会,抢人更重要。国学大师梁漱溟的新农村图强调精英回归,现在农村的公共服务布局、乡村文化的重建,尤其需要大学生、年轻人以及技术人才等多样化的文化人群,他们的回归是农村图强的关键。”吴小琴抢人,一是以产业为目标物色人才,二是以挂职形式借人留用,其三是大胆使用年轻人。开书吧,搞园林设计公司,办……在嘉泽,年轻村官创业已蔚然成风。漫步嘉泽古街,一家鲜绿色调、青春朝气的书吧十分显眼。女大学生仲贞创办的书吧参考了时下最具文艺范儿的精品书店装潢,雅致的小桌子和沙发“依书而建”。书架上除了各种排行榜上的新书,还能看到港版、台版和日本的设计书籍。“许多嘉泽人都开园林绿化设计公司,我希望他们提升文化素养,从这里找到灵感。”温铁军说,在他了解的基层乡镇中,使用村官、年轻大学生最多的可能就是嘉泽了。

  “发展”并不是嘉泽人的唯一追求,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乡村赢得更多尊重。

  把根留住,小城镇风景这边独好

  早在几年前,嘉泽便根据区位和产业优势,提出了城镇化过程中建设“丽嘉泽”的目标。丽嘉泽好比一幅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水墨画,在规划建设中以一种知黑守白的智慧在描摹风景,不轻易画每一笔,为产业留白、为民生留白。临西太湖建设安置区,把最好地段和风景留给拆迁群众。嘉泽的这一做法,让不少开发商“直摇头”。但吴小琴,小城镇建设不能空心化,要留住原住民这个根,根深才会叶茂,留住嘉泽人的根,才会吸引外来客的心。乡村和城市相比,大量的消费人群我们要和城市去争,才能形气集聚-消费带动-提升-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今年年初分房入住的嘉泽新苑,高层、小高层错落有致,景观绿化比城里的小区还要上档次;暑期刚刚结束分房的大名嘉园临湖而建,占据着花博园片区最好的地段景观……随着花博园区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嘉泽镇今年有3000多户拆迁群众“洗脚上楼”。

  农民变市民是个飞跃过程,除了把好地段和好风景留给拆迁群众外,更要引导和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社区管理上创新和方式,打造幸福温馨家园。围绕新社区管理,嘉泽镇成立了镇、社区居委会两级管理机构。物业管理既专业规范,又有本土乡情味。新社区借鉴专业物管公司运作经验,居委会干部由以前的村干部“就地转轨”,建起了一站式服务窗口、调解中心等,管理采取网格化。

  嘉兴社区“抓两头,促中间”,由出资,社会各届公益爱心人士出钱出力,共同打造幸福温馨家园。为孩子,社区开办了“4点半学校”,为放学早回家的孩子进行作业、兴趣活动的集中,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社区妇儿中心,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为老人,社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开设午餐助餐中心;搞起了“幸福超市”,因残致贫的困难群众可凭“幸福卡”获取全年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利用小区河边空地专辟出一块“幸福菜园”,种出的蔬菜免费送给困难群众。“促中间”具体针对中间段的劳动力大军。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社区一方面提供技术技能培训,使劳动力从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另一方面,组建劳务合作社,通过对周边地区劳工的摸底调查,搭建供需平台,帮助输出本地劳动力。

  以文化人,文化嘉泽都市人的心灵故乡

  嘉泽的文化不仅可以从黛瓦粉墙、马头翘角,具有江南风格的嘉泽安置小区看出来;不仅可以从那句早已脍炙人口的广告语“嘉泽,一个可以深呼吸的地方”里传递出来;嘉泽还深度挖掘小镇人文历史,一改过去的工作,在全市乡镇第一个推出乡土,“我们要把嘉泽文化、花博传承下去。”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渴望回归乡野田园的闲适。吴小琴的话颇具诗意却有性。“行几万里,终归诗酒田园。这一个归字,道出道理,乡村是城市文化的母体。乡音、乡情、乡风、乡俗是小城镇和城市相比最大的吸引力。且不说姬山遗址的远古文化,且不说卧冰求鲤的孝文化,且不说十里三状元的状元文化……单是看看我们的老街老巷子和慈祥的嘉泽老人们,你就可以找到嘉泽的根,修复老街区和建造状元坊,就是为了把历史留下。”

  积极挖掘民族民俗文化,推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产品化。“状元坊”位于嘉泽镇钦风枫大道以西,是全国首个以状元科举文化为主题、以传统建筑为特色的文化商业街区。嘉泽有“十里三状元”的典故,思齐园内建有14米长的“状元榜”碑廊,刻着状元故事以及中国历史上的200多位状元名字。集“儒风、文才、佛缘”多主题的状元文化朝拜阁“魁星阁”,是通古达今的嘉泽状元文化典藏,用来展示中国科举制度及文化,向游客介绍嘉泽及武进的状元和文化名人。还有符合嘉泽地方文化的道观“花神宫”,今后不仅将举办各类“祭花神”主题活动,游客还可以来此尝花糕、解花语、祈求满姻缘、平安幸福等,人的心便像那杯中的春芽,沉淀下来,舒展开来,淡然间便寻到一块的家园。

  未来嘉泽要做的,归根结底,就是要输送“嘉泽生活方式”。听着草木间的蝉鸣蛰语入睡,听着枝头上的莺歌鸟鸣醒来,这一夜的梦,你定会香甜。我们在繁华的都市里打拼奔忙,不就是为了有个梦吗? 到嘉泽,只为寻找一个真正的春天,一个万千人永远珍藏于心间的家园。

  (原标题:嘉泽,一个可以深呼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