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嘉兴风俗> 文章内容

嘉兴风俗文明过大年 文化争春意

※发布时间:2014-2-15 10:23:3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文化礼堂闹春晚

  1月31日晚上,江山市贺村镇湖前村文化礼堂里张灯结彩,洋溢着欢声笑语。“乡亲们,马年‘马上幸福’!”18时30分,随着主持人登台致辞,该村第八届春节联欢晚会开幕。

  从村口到文化礼堂,一上子排成一条龙,有牌照的,有深圳牌照的,让人一时数不过来。“村里的小轿越来越多了,说明许多人在外打拼收获很大,生活越过越旺了。”村民们的言语中流露着喜悦与自豪。

  “今年各村民小组报上来的节目有20多个,我们花了一个星期精挑细选了14个。”村妇女主任熊月萍笑道。合唱《幸福湖前》、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以及采茶舞、拉丁舞、江山话特色猜词等节目,赢得了大家一阵阵热烈掌声。

  人群中,81岁的郑善花老人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脸上喜滋滋的。“每次看‘春晚’奶奶都很积极。”今年刚20岁的孙女徐丽媛说,自己也是看着村里的春晚从黄毛丫头长成大姑娘的。

  “快瞧,快瞧,那不是74岁的徐金梅奶奶吗……”当一群六七十岁的村民或戴着斗笠,或扛着锄头,或拎着菜篮,或提着陶制茶壶,或抱着竹篾制畚斗,在台上进行农事和风俗民情走秀表演时,的村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的节目真精彩,演员们不再是清一色的年轻人,叔叔辈、奶奶辈的都上场了;节目也少了洋气,多了土味。”从上海回家过年的村民徐欢欢由衷地说,这样的“春晚”有村里的气息,让人回味,让人惦记……

  家庭春晚也精彩

  春节期间,市实验学校学生韩彧家里办起了一台晚会:童声独唱、越剧表演、趣味模仿秀……节目相当精彩。图中韩彧的外婆正在演唱越剧《李月娥独坐窗前》,外公在伴奏。

  记者廖峥艳 通讯员王文森 摄

  乡村KTV唱出新风尚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2月3日,晚饭过后,《春天里》那熟悉的旋律和歌声,从黄良坤家传出。循着歌声,记者走进他家小洋楼,看到几个年轻人正在K歌。

  黄良坤住在常山县球川镇芙蓉村坞口少数民族村。“这是去年买的,58吋,可上网,点歌很方便。”他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台大彩电,以及音响设备等告诉记者,这里不管唱功如何,放开嗓子就可以了。这些日子,隔壁邻居,村里的年轻人慕名而来,给大家带来了不少乐趣。

  记者看到,唱歌的一楼客厅有40多平方米,K歌时,关上大,也不影响邻居。

  “正月里,在农村走亲访友,很多人除了吃喝、打牌搓麻将‘小玩玩’外,很难找到其它娱乐活动。”黄华知道舅舅黄良坤爱唱歌,看到现在家里弄起K歌设备很高兴。他说,“唱唱歌,健康又环保。”

  “这是乡村版KTV。”一位K歌的年轻人冒出这样一句话。这里,虽然没有城市KTV的豪华和炫目的灯光,但大家找到了开心。

  “我也点一个!”黄良坤接过话筒,浑厚的男中音响起……

  记者王维龙

  移民村里看大戏

  2月3日下午1点过,家住龙游詹家镇芝溪家园渡头村的吴巨森老人,手里端着茶杯,与老伴悠闲地走到广场上。此时加演戏《大闹嘉兴府》已经开演了一半,戏台前搭建的大棚里近百条长条凳座位早已被占满。老人站在最后一排,踮起脚尖,四下张望,好一阵子也没有找到让他们老伴俩挤得下的空位。

  今年76岁的吴巨森身板硬朗,是个老戏迷,自从沐尘水库库区移民来到芝溪家园,不用上山下地干活的他正好落得个清闲,老人家平时喜欢听戏,偶尔也哼几句。每逢村里唱大戏,他更是场场不落。“听他们专业的唱腔,可以跟着哼哼,回去练。”老人说。

  正月唱大戏是芝溪家园移民村的老习惯。7年前,从库区移民来到芝溪家园,人们总有些浓浓的思乡情结,春节转眼就到,7个移民村一合计,邀请戏班子唱大戏,从此,这个传统就延续了下来。渡头村村支书邱志成说,今年唱大戏时间提早到大年初一,表演要持续四天五夜,演戏之余,剧团还免费播放大家爱看的电影呢。

  下午6点多,天色渐晚,戏台电子屏上正在播放《白蛇传》。“我看电影,妈妈看戏。”坐在戏棚边缘竹竿上的雷羽丹是初二学生,家住溪口镇枫林村,听说这里过年有戏有电影,他和爸爸妈妈索性早早来到金岭脚村外婆家过大年来了。

  来源:衢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