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嘉兴风俗> 文章内容

平湖猪肉市场深度调查报告嘉兴风俗

※发布时间:2014-4-21 14:36:5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我叫胖妞,是一头很萌的猪猪,我最喜欢吃饱了睡,睡足了吃,无聊时还能用鼻子拱拱猪圈打发日子。今天早上,家里来了两个人,我不喜欢他们,他们对我指手画脚,一会儿说我小,一会儿说我瘦肉多,最过分的是,他们总让我的主人叹气,只听到主人一直在重复一句话:“养越大,亏越多;养越多,尽赔钱啊!”虽然我不懂什么意思,但好像是我出了什么问题。

  一头猪的“自白”

  从去年开始,平湖市生猪的存栏量一直在减少,据平湖市畜牧兽医局统计,截至今年2月下旬,全市共有生猪431915头,历史上最多时曾接近50万头。

  按理说,数量减少了,价格自然会上去。但常去菜场的人不难发现,从过完年至今,猪肉价格与猪的数量一样,都在持续下滑。这是怎么回事?“猪周期”的魔咒是否又开始生效?而猪肉利益链中的每一环,它们又受到了何种影响?

  A 最直接的问题:

  猪肉价格为何“跌跌不休”?

  “最近猪肉价格便宜,你看,这么好的肋条肉,每斤只要10元。”在平湖市乍浦镇新菜场,张阿姨拿着手里的肉说道,“要不是腊肉和酱肉都必须在冬天做,真想现在买几十斤。”

  一名姓程的肉摊主一一介绍摊位上的肉价:“后腿肉11.5元一斤,夹心肉9元一斤,猪蹄10元一斤,小排最便宜的,只要8元一斤。”肉价虽然便宜,但肉的销量却没上去。这位摊主告诉记者,他一天能卖出一头到一头半的猪,销售一直保持平稳。“大概是现在的人都不缺肉吃,在餐桌上,也许蔬菜会更受欢迎吧。”

  根据物价部的统计,从今年1月到4月,精瘦肉的价格从每斤16元,一跌至每斤12.5元,而肋条肉也从14元跌至11元。据收购生猪的人士回应,生猪收购价,也从过年时的每斤66.2元,一下跌至55.1元。

  猪肉价格有波动,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平湖市猪的数量越来越少,猪肉的价格却不升反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a、一言以蔽之:供求关系

  平湖市畜牧兽医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影响价格最主要的因素是供求关系。“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像过去那样,对猪肉有着特别的渴望,猪肉需求量已趋于稳定。”

  “从供给方面看,国家农业部大力提倡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规模化的养殖场内,养猪成本下降,猪的存栏量变大,因此猪的供应量就上去了。”该工作人员解释。

  b、大市场,大流通

  就平湖本地而言,猪肉价格还受“大市场,大流通”的影响。平湖43万多头猪中,有1/3是肉猪(另外是仔猪和母猪),但这些猪并不只供应平湖本地市场,也会供应给苏州、宁波、上海等地;相应地,这些地方的猪也会流入平湖市场。“这便是大市场,大流通的概念。虽然平湖市猪的总量在减少,但全国范围内的总量在增加,经过市场一流通,平湖市场上供应的猪并不会少。”该工作人员说。

  c、“洋八戒”大量来华

  猪肉价格还受到国内影响。“反四风”、吃喝,以及人们对铺张观念的改变,浪费减少,餐饮业对猪肉的需求也随之减少。加之送礼的少了,对肉制品的需求量也就少了。此外,人们风俗的变迁也会引起猪肉需求的下降。例如过去人们之间送礼,经常会用到蹄髈,逢年过节,一些公司也会给员工发蹄髈,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使得猪肉成了不那么受重视的礼物。

  “除了国内,国际大也同样重要。”平湖市畜牧兽医局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洋八戒”不断加快来华的步伐,据统计,2003年中国进口猪肉的总量达到60万吨。“国外的生猪养殖才是真正的大规模,他们采用科学的养殖方式,提升了质量,降低了成本,他们饲养一头猪的成本只有我们的2/3,即使加上运费,他们的价格也比我们的要便宜得多。平湖自然也会受此影响。”

  B 最好奇的问题:

  利润到底去哪儿了?

  生猪收来的时候一斤只要5元左右,但市场上的肉价约要9元,这中间的差价去哪儿了?想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先来看看一头猪从出栏到上桌,这中间的流通环节。首先,猪在养殖户家养着,肉摊主或猪肉批发商在当地中间人的带领下,来到养殖户家,相中他们所需要的猪,谈妥价格,用把猪拉走,先去当地的兽医站检验,合格后运往屠宰场,再次检验,合格后进行分割,由屠宰场统一将猪肉运到肉摊主或猪肉批发商处。如果是猪肉批发商,他们还要将肉卖给肉摊主,最后,消费者才能从肉摊主那儿买到猪肉。在平湖,肉摊主直接去养殖户处挑生猪的模式占了大多数。

  a、养殖户的成本账

  平湖市广陈镇港中村村民王卫林的家中养了20多头肉猪,4月13日下午,记者到他家时,他正在清理猪舍,一听到声音,他就迎了出来,以为是收猪的来了,发现不是,不免有些失望。“本来和收猪的说好了,今天上午她过来,但到现在还没动静,猪的价格这么低,来收的人反而少了。”王卫林叹了口气。

  王卫林家的猪,已经养了个月,体重都达到了150多斤,到了可以“出栏”的时候了,但偏偏在这个时候,生猪价格跌倒了谷底。“你看这头黄毛猪,我买仔猪的时候,它还要5块钱一斤,现在养到160斤了,反而只能卖到四块八一斤。而这头白猪,品种比黄毛猪要好一点,也只能卖到5块钱一斤,生猪最贵的时候,可是要卖到10块钱一斤呢,是现在的一倍多!”王卫林很无奈。

  王卫林说,每头猪按160斤算,每天要吃饲料6.4斤,每斤饲料1.75元,每天光饲料钱就要11.2元,也就是说,只要猪还在一天,王卫林就要投入10多元,猪越长大,吃的饲料就越多,他亏的也就越多。“现在平均每头猪亏100元,如果价格接着跌下去,亏损只会越来越大。”

  广陈镇上的生猪收购中间人文秀,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婶妈”,“老婶妈”干这一行已经23个年头了,也直呼“从没见过这么亏的。”

  b、肉摊主的成本账

  钱是不是被肉摊主赚去了呢?肉摊主也有一本难念的经。

  平湖市北农贸市场的肉摊主顾爱飞算了这样一笔账:在养殖户家挑猪的时候,给中间人每头猪10元,镇里兽医站检疫每头2元,运到屠宰场,每头运费10元,再检疫,2元,屠宰费50元,给屠宰场运费12元。每天卖出一到两头猪,其余的猪放在租来的猪棚里,每天的饲料费10多元,只要放上两天,一头猪在这个过程中的花费就达到了100多元。

  “以一头猪160斤计算,5元一斤买来,9元一斤卖出,这中间的毛利只有640元,去掉刚算的100元,只剩500多元了,除去租金和杂七杂八别的费用,其实也挣不了几个钱。因此,也不能完全说差价是被我们赚了。”顾爱飞说。

  但是顾爱飞坦言,和养殖户相比,自己的境况算是好多了。“猪肉价格便宜,收购价也便宜,猪肉价格贵,收购价也贵,我们很少会亏损,但养殖户们的成本是固定的,风险就很大了。”

  C 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避免“肉贵伤民,猪贱伤农”?

  a、养殖户们能做什么?

  生猪养殖与一般的产品不同,一般的产品可能只需两三天,就能成批出货,但生猪必须经过几个月的成长期,才能进入市场,因此以现在的市场行情去估算前景,这中间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嘉兴学院商学院经济系主任顾骅珊,生猪养殖户,或者类似需要一定生长周期的农副产品生产者,不要随大流,看到此时此地的行情好,就投入所有资金。在关注当下的同时,还要关注未来和外地。许多亏损都是由于大家一窝蜂地从事某项活动,一段时间过后数量暴增,进而价格暴跌导致的。

  “其次,优化结构也很重要。”顾骅珊说。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早已不满足于普通的猪肉,更需要的是放心肉、健康肉。“在猪肉价格一片哀声的情况下,黑梅猪依然卖到了20元一斤的价格,而且销量还很好。所以,生猪养殖户们可以尝试着改变以往的生猪品种结构,多养良种猪,提升附加值。”

  b、该不该出手?

  在判断是否要出手调控肉价时,往往会根据一个标准来判断猪粮比价,也就是同一市场同一时间内生猪收购价格与粮食收购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由于猪肉和粮食都是重要的战略性物资,且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猪以粮食作为精饲料,粮价高低直接影响养猪的成本和收益,而粮食又有赖于猪粪提供的有机肥,猪养的多,则肥料也多,粮食也就高产。因此,一个平衡的猪粮比价,可以促进两者的健康发展。猪粮比价如果低于一定数值,养殖户很可能就要亏损,国家就有可能出手相救。

  “但这样的相救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何况这样的相救在具体实施上也很有难度。”顾骅珊说。

  顾骅珊表示,最需要做的是引导。“可以引导养殖户们多养良种猪,多用好饲料,并对这么做的农户给予补贴等。平时还可以给他们上上课,让他们多了解市场规律,避免一窝蜂现象的发生。这样,既能普通百姓的利益,又能养殖户的利益。”

  c、金融市场来帮忙

  观察近几年的物价走势,不难发现猪肉价格与物价如影随形,CPI(ConsumerPriceIndex)被戏称为“中国猪肉指数”(ChinaPigIndex)。在中国人的消费组成中,食品占了很大比重,而猪肉又是中国人最常食用的肉类,因此,猪肉的价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物价水平。猪肉价格的起伏也被称为“猪周期”,事实上,不仅是猪,只要是需要一定周期的农产品,都有一定“周期”,例如西瓜的大小年等。

  如何规避大年价贱的问题,是急需攻破的课题。目前,已经有保险公司推出了农业保险,如果投保的农副产品生了病导致歉收,保险公司会赔偿损失。“这种思是对的,但如何让养殖户们去了解保险,购买保险,这仍需要的引导。”顾骅珊说。

  另外,生猪期货的构想,也让人们眼前一亮。“如果生猪期货出台,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就可以给市场带来更多的远期价格参考,这样养殖户就不必盲目补栏,用市场手段调节市场,有利于加强竞争、淘汰落后产能,更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关专家如是说。但因为生猪不易标准化,这样的想法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广告经营许可证号:0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