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嘉兴风俗> 文章内容

嘉兴“建管用”一体化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嘉兴风俗

※发布时间:2014-11-18 1:02:2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10月14日,记者走进海宁市许村镇报国村,一栋三层小楼跃入眼帘,外墙上白底红字的“报国文化礼堂”诉说着小楼的功能。楼内过道上的书画作品或彰显着廉洁的主题,或着的力量。“农村文化礼堂让村里的文化气息更加浓厚了,村民的业余生活也更加丰富了。”报国村党总支陈湘英欣喜地说。

  报国文化礼堂是嘉兴市第205家农村文化礼堂。与一般文化活动场所不同,农村文化礼堂,旨在围绕“文化、家园”的要求,着力打造现代文明、主流价值的新平台,展示村庄形象的新窗口,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载体,普及科普知识的大课堂以及农民文体活动的主阵地。而它也连续两年被省列入十件实事项目。

  2013年,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嘉兴市全面掀起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浪潮。从数量增长、内容充实到布局完善、特色凸显,再到管理创新、“建管用”一体化推进,嘉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迈出一个又一个步伐,奏出了一个又一个铿锵音符。

  “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共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05家”,这是已取得的成绩。“经过5年努力,在50%的行政村建起文化礼堂”,这是正在谋划的未来。整合资源,构筑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综合体;创新载体,打造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升级版;加强领导,形成农村文化阵地新机制……以“提质扩面”为主题词的嘉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一向前。

  精心谋划

  打造“新家园”

  “现在晚饭后,我们都喜欢聚集到这里,健身、看书、上网、跳舞……邻里之间交流得多了,关系也越来越和谐了!”这是来自桐乡市河山镇庙头村村民谈树松的感慨。“农民画展厅让我们对本地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培养了小孩子对农民画的兴趣。”这是嘉善县姚庄镇桃源新邨村民葛峰的欣喜。“自从村里建起文化礼堂,经常会有演出,我每次都会来看,感觉农村文化生活很丰富,日子过得也惬意。”这是海盐县澉浦镇澉东村村民吴国平的。

  从追活必需品到追求多元消费品,从追求物质生活丰富到追求价值实现……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日新月异,置身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中的农民,对生活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为他们建起需求的新家园?2013年初,农村文化礼堂在全省全面启动。嘉禾大地,浓郁的文化气息随即弥漫田野乡间。

  “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在于全面整合各种资源,大力建设集思想、文体娱乐、知识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从而加快推进城乡文化的统筹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差距,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品质,让农民群众共享现代化建设。”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13年3月,浙江省确定首期建成1000家农村文化礼堂的目标。嘉兴市积极响应,全面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经认真研究,以经济基础好、文化设施全、群众需求高为原则,最终确定“2013年高标准、高质量地建成110家农村文化礼堂”的短期建设目标和“经过5年努力,在50%的行政村建起文化礼堂”的长期发展目标。

  突出设施建设为先,严格场所建设标准;突出内容建设为重,彰显鲜明地方特色;突出队伍建设为基,构建长效运行机制……一年多来,嘉兴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如火如荼。截至2013年底,全市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32家。围绕打造“农民群众家园和农村文化地标”目标,按照文化礼堂、讲堂和村情村史廊、乡风民俗廊、崇德尚贤廊、好家园廊的“两堂四廊”建设标准,农村文化礼堂成为我市优良传统的地、特色乡土文化的展示地和社会文明新风的集聚地。

  伴随着一个个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农村文化礼堂,是一句句来自基层百姓的赞叹和褒。农村文化礼堂成为他们又一个充满温馨与快乐的家园。

  整合资源

  烹制“文化新盛宴”

  邱戍鸣是平湖市“基层好声音”宣讲团中的一位。他主讲的《让幸福之花开在枝头》,从日常生活小事讲起,深受听众喜爱。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暑假期间,他在平湖市农村文化礼堂的更是排得满满当当。

  据了解,平湖市“基层好声音”宣讲团是平湖市委宣传部专为农村文化礼堂量身定制的,宣讲团共有20名,囊括了一批专家学者、业务和优秀人才。“我们的‘基层好声音’有微型党课、文艺演出,还有一些民俗活动,通过开展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和节目来吸引群众,把党委、的声音传达下去,把广大群众的收集上来,形成独具平湖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宣讲品牌。”平湖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钹子书、滑稽戏,说唱“五水共治”;说相声、演小品,宣传“三改一拆”……农村文化礼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讲中心工作,得到百姓欢迎和响应。各类主题宣讲活动走进农村,有力推动了中央、省、市有关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为中心工作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的。与此同时,农村文化礼堂还着力宣传和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村民求真、趋善、臻。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1至6月,全市进农村文化礼堂开展的宣讲活动就达1415次,受众达4.2万人次。全市已建农村文化礼堂月均宣讲近2场次,实现场场有主题、月月有宣讲、年年有计划。

  如果说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是奏响农村文化礼堂特别篇章的主旋律,那么热闹喜庆的文化活动,则是描绘农村文化礼堂独特魅力的主线条。为充实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内容,今年5月,《2014年度嘉兴市文化文联系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服务菜单》发布,238项服务内容为广大农村百姓带来别具一格的“文化盛宴”。

  《服务菜单》发布后,我市各地农村文化礼堂根据当地实际选择服务内容。各县(市、区)文化部负责加强配送工作的指导和协调,以确保农村文化礼堂与《服务菜单》供需对接、配送有序。“为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我们还特别建立了评价反馈机制,通过《服务菜单》点击量和农村百姓满意度进行动态调节,确保每一份送到农村文化礼堂的服务都是当地百姓想要看、想要听的。”市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让村民在思想中接受熏陶和教育,让村民在活动参与中感受快乐和幸福,形成主流价值的“大森林”和传承地方文化的“大舞台”。文化礼堂这一全新载体,恰如播撒在田野间的种子,它们不断萌芽、成长,化为桃李,化为春风,浸润心灵。

  彰显特色

  构建“农村新地标”

  注重善的挖掘,培育“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注重善的,营造“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氛围;注重善的教育,培育“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情操;注重善的实践,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的生动局面……这是来自嘉善的探索:以“善文化”筑牢农村文化礼堂之魂。

  新埭镇鱼圻塘村,以重阳日迎大蜡烛习俗为基础,展示传统民俗文化;林埭镇群丰村,以庄桥坟良渚文化和龙文化为主线,挖掘深厚文化底蕴;独山港镇穗轮村,以集体经济发展轨迹为重点,开展理想教育……这是来自平湖的实践:以“乡村记忆”丰富农村文化礼堂之魄。

  一手抓农村文化礼堂布局建设,一手抓专职管理员队伍建设,明确“镇招镇聘”的性质和镇村“双重管理”的模式,形成以专管员为主体,、文化志愿者相辅助的三支队伍,推动农村文化礼堂与原有文化阵地的场所共享、功能互通,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这是来自海宁的创新:以队伍建设夯实农村文化礼堂之基。

  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抑或一个村庄,最鲜明的印记往往融于文化积淀。通过这些细微的符号,人们得以重温其历史、遥想其风貌、品读其性格,文化传统也就有了力。将传承历史文化与时代、发掘当地特色相结合,在文化礼堂建设中培养文化认同感、发挥文化力,已逐渐成为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工作重点。

  结合省里对农村文化礼堂的创建要求,嘉兴市跳出“就文化活动建基础设施”的狭隘观念,充分融合传承传统文化、主流价值、丰富文体活动等功能,使农村文化礼堂成为人们内心向往、寄托的一个场所,筑牢农民群众的支柱。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对农村文化的一次深入挖掘、整合和展示,要特别注重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创新,着力在建筑风格、展示内容、活动样式、模式机制上形成特色,从而打造出‘一村一色、一堂一品’的嘉兴农村文化礼堂集群。”在我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决策者看来,将文化礼堂建设与村庄特色优势相结合,借此打造文化荟萃的“农村新地标”,是我市文化礼堂建设中另一成功尝试。

  如今,一首“村歌”、一则“村训”或“村规”、一支以上宣传文体队伍、一台“村晚”、一个“义举”榜(栏)、一次以上“文化走亲”活动、一幅“村民全家福”或“村民笑脸集成照”……着眼文化礼堂“建、用、管”三个关键结合点,按照省“七个一”深化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要求,嘉兴正强化思想引导、、礼仪培养、文化熏陶作用,进一步把农村文化礼堂用起来、转起来、活起来,切实增强文化礼堂的生命力,使之真正成为乡村“凝神聚气”的地方,让农民群众“身有所栖”后“心有所寄”。(嘉兴日报记者耿俪洳)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