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来自全国各地的30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入选。我市两项分别归属于传统技艺类和民俗类的“非遗”项目榜上有名。它们是来自桐乡市的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和来自海宁市的海宁潮神祭祀。两个项目均为扩展项目名录。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评审委员会评审和认定,是从全国各地申报的1111个项目中评选而出。据了解,此次的评审工作相比往年更为严格,为申遗项目的质量,文化部在“非遗”项目数量上进行了大幅精简,对各省名额也进行了严格限定。
“经过前三批申报,目前我国已有上千项有价值的项目被挖掘出来,剩下的项目评审必须优中取精。”市非遗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2月,经省文化厅审核推荐,我市分属民俗类和传统技艺类的5个项目向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发起冲刺。“5个项目是从17项初选项目和8项复选项目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有着非常清晰的地域特性和非常明显的文化特色,其和传承体系也较为完善。”该负责人表示。从17到8到5再到2,数量的大幅减少也充分反映了此次“国遗”项目从申报到推荐再到获批各个环节评审之严格、筛选之谨慎,这也从另一方面真切反映了从全国乃至地方“非遗”项目“重申报、轻”的现象正在得到改善。
据了解,我市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0项。归属传统技艺类的桐乡蚕桑生产习俗和归属传统戏剧类的海宁皮影戏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6年5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公布以来,我市前三批共有13个项目入选“国遗”,包括海宁皮影戏、硖石灯彩、嘉善田歌、平湖派琵琶艺术、海盐滚灯、平湖钹子书、含山轧蚕花、网船会、嘉兴端午习俗、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嘉兴灶头画、掼牛、高杆船技。此次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和海宁潮神祭祀的正式入选,也意味着我市“国遗”项目数量已增至15项。
“按照省文化厅相关文件要求,我们将为两个最新入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量身制定涵盖八个一措施的实施方案。”该负责人表示。届时,“一个方案,一个专家指导组,一个工作班子,一批传承、研究和活动,一个展示平台,一套完备档案,一册普及读物,一项配套政策”的“圈”将着力加强项目的力度,促进项目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