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之地---深圳特区报嘉兴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2014-4-21 14:36:5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 魏 晋

  趁着去杭州出差的机会,兜去嘉兴看我的大表姐。从杭州东站坐高铁,没座位,但也不过二十分钟的程,看看窗外的江南烟雨,眨眼也就到了。几年前去嘉兴,高铁站刚建好,在城市的外围,周围一空二白,高铁站有点格格不入的冷清劲儿;现在已经有了零星的小店围绕,是日常生活里的一部分,就有了点被招安后的乖顺模样。

  大表姐是我大姨的女儿。大姨夫一家曾在江西生活,表姐随着工厂搬迁,到嘉兴扎根落户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嘉兴都是我们家族版图上最远的一站,小时候在姥姥家吃到大表姐辗转送来的粽子,简直是天下第一味。我们老家包的粽子清汤寡水的,顶多在几个角塞上花生、豇豆、红枣,也是为拦截粽子里的米粒冒出来。而嘉兴粽子里竟然包裹着一块不腻的瘦肉,真让我们开眼又开胃。我读小学时,大表姐回过一次老家,她和我小舅骑自行一起来的。我自己在家,赶紧去山里叫爸妈回来。那时候生活拮据,又不是赶集的日子,实在没有东西招待远道而来的贵客,我爸妈果断地宰了一只下蛋的母鸡,以示隆重。

  那时候的嘉兴,只是遥远的外面的世界,因为亲情而觉得亲切。真正跟嘉兴产生交集,是我去上海读大学。开学前几天,我继父带着我一辗转,先抵达嘉兴,投奔我表姐而去。对于南方的第一印象就是在表姐家建立的,饭碗那么小,盈盈一握,只能盛两口饭似的,跟我们老家的饭碗比起来,简直袖珍到离奇。我吃了两碗,像没吃似的,但的天性还是让我吃饱了。表姐细心,并不挑明,只让我多吃菜,如此我才填饱了肚子。

  去到上海的学校之后,面子上硬撑着大方开朗,心实际上还是瑟缩闪躲的,对于南方的启蒙还得在嘉兴继续。大学的第一个国庆节又回到嘉兴,表姐带我去剪头发,把我的气质从高中时长发飘飘的忧伤成板寸的阳刚。那时候我少白头,平生第一次焗油。之后去游嘉兴南湖,高中历史课本上的、背得滚瓜烂熟的,一大的会址是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结果是那么局促的一条船,连亲近一番的都没。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八月的桂花香,那细密萦回、在空气里隐隐飘荡的暗香,一缕幽魂似的,让我醍醐——这才是南方啊。还有庭院的迂回曲折,方寸之间的兜转,植物的掩蔽和映衬,把习惯了北方山高海阔、块垒分明的我心里隐藏的九曲十八弯,全给调动了起来。

  最初往返于上海和嘉兴之间,多是我姐夫接送,熟悉了之后才只身来往。有一次过完节假日回上海,去到嘉兴站才发现,排队买票的长龙几乎到了口,地排队肯定来不及,我第一次硬着头皮直接往售票窗口迂回。一开始还不好意思直奔主题,怕被售票员,就离窗口很近的一个女人帮忙。情急之下我慌不择言,竟脱口而出叫人家“同志”,真啊,现在想起来我还脸红。当着最心高气傲的上海宁,还是那么时尚的小姐,怎么能像电视剧里的土老帽一样,称呼人家“同志”呢?女同志确实没给我好脸色,但不是计较称呼,而是不满于我的插队,叽里呱啦地开始给我讲道理。尽管面红耳赤,但我只好不管不顾,直接插到队伍最前头,扔了一句“到上海”和二十五块票钱。售票员头也不抬就给我出了票,我欢天喜地地直奔站台去了。

  撒点野之后,我在陌生的里渐渐舒展开来,身心都开始向着更远的地方奔跑。来到深圳许久之后,我再去嘉兴,还沿袭以前那条线,大费周章地从机场打去站的那个老站点。感觉不是印象里那个窗明几净的站,后来才知道,虹桥机场已经建好高铁,比我大学时代能更迅捷地抵达嘉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