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人文历史学习东莞、苏州、嘉兴深度报道之三

※发布时间:2013-7-11 10:38:3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学习东莞、苏州、嘉兴深度报道之三

  圭臬(gūi ni),原指圭表和水臬,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仪器。比喻准则或。一个地域,可能因为一件著名的历史事件而让人记住它。但是,要作为一个标杆,让人们不断学习、赶超、跨越,它必须有自己的制胜法宝,才能在科学发展的道上异彩,保持领先。

  中外闻名的“虎门销烟”发生在东莞市虎门镇,它翻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人们因此而记住“虎门”。1978年9月15日,太平手袋厂在东莞市虎门镇解放7号正式开工,这是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东莞,作为中国的领先地再一次加深人们对她的记忆。了东莞科学发展的大门。

  在经济发展大潮中,“苏南模式”曾盛行一时。以乡镇集体企业“发家”的苏州,最成功之举还是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以外资带动出口加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苏州模式”。量身打造的品牌化发展模式是苏州科学发展的务实举措。

  俗话说“靠着大树好乘凉”,嘉兴实施的“与沪杭同城”,用事明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创造“巨人”,嘉兴为我们创造了借势发展,错位发展,区域合作的成功范本。在这里,城镇化建设为嘉兴的科学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纵观三市的发展历程,贯穿其中的圭臬就是科学发展。而要科学发展,就必须要解放思想,,创新驱动。不停顿、不止步,发展就无止境。考察中,记者体会到三市不断通过深化,扩大,以工业化、城镇化、品牌化建设为抓手,推进科学发展的进程。

  工业化

  东莞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78至1984年为起步阶段,以“三来一补”为切入点,发展外向型经济,同时大力发展商品农业,成功实现“传统农业社会”向“商品农业社会”过渡。1984至1994年为腾飞阶段,抓住撤县改市、南巡谈话以及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等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工业,产业结构完成了从以农业为主到以工业为主的转变。1994至2000年为提升阶段,在巩固港资的同时,把招商引资的着眼点逐步转移到、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上,重点引进一批国际大企业,以IT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形成了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食品饮料、造纸及纸制品、玩具、家具、化工、印刷包装等主导产业,2000年以后为转型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大力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创新发展能力。2006年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东莞再次对自身的发展作出重新审视,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战略,即大力推进资源主导型经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型,初级城市化社会向高级城市化社会转型。2008年后抓住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进一步树立“结构调整优于速度增长”的发展,将工作重点进一步转向结构调整。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东莞完成了工业化。有了雄厚家底的东莞,开始谋划加速发展的增长点。

  今年6月4日,东莞市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考察期间,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梁国英详细介绍了他们是如何将P赶上楼的。

  如果说,美国金融危机之前,东莞提出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命题,是东莞三十余年来城市的经济转折点的话,那么发展楼宇经济,增育一批年税收亿元以上的楼宇,则是东莞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大中继站。未来的东莞经济,将站立在三十余年的经济积累和转型升级的之上,把经济的主战场由工厂转向高楼之上。东莞经济将从此由厂房经济转入到城市经济的时代。

  当前,是寸土寸金, 省委周本顺要求:“今后的建设一定要惜土如金,要以较少的土地,产出巨大的效益。”

  东莞用楼宇经济破解土地制约。但前提是工业化的实现。如何发展实体经济、工业经济,如何集约用地,仍然是摆在人面前的难题。

  城镇化

  省委周本顺在省委全会上说: “从国际城镇化一般规律看,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率达到70%,才会进入一个平稳的发展阶段。”

  苏州做到了。

  如果说,1.2万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3056.9亿美元的进出口总值,是苏州的硬实力,那么,70%的城市化率、2∶1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则可视为苏州的“软实力”。

  为给共同富裕的“苏南模式”开辟新的道,苏州立足自身实际,致力探寻如何把拴在土地上的农民解放出来。

  作为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试点城市,苏州的做法是,以土地股份合作,推进土地流转;以产权制度,再造集体经济;以新型合作经济,引导农民抱团发展。同时通过“三置换”,将农户集体资产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及住房,置换成股份合作社股权、社会保障和城镇住房。

  苏州城乡一体的创新实践,让全市百万余农户基本实现“户户有资本、家家成股东、村村有物业、年年有分红”。

  “我们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契机,把城镇建设作为重要投资方向,使城镇化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心城市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在三年大变样的基础上,把重点转到拓展新城新区上,拉开大的格局,扩大城市规模,壮大产业基础。”周本顺说。

  有关机构研究表明,70%左右的农民进城,首选目标是进县城。他强调,我们要把县城建设作为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来抓,实施“小县大县城”战略。

  嘉兴的城市化是伴随着沪杭高铁而产生“加速度”的。就像,京沪高铁的开通,让“京廊同城”,更让与加速对接。

  自1992年嘉兴率先提出“接轨上海”的总体战略后,近几年“与沪杭同城,融入长三角”,成为嘉兴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战略”。

  据统计,嘉兴10%以上的产品供给上海市场,20%左右的工业品为上海配套,30%左右的出口通过上海口岸,40%左右的游客从上海来,50%左右的外资项目源自上海。

  20多年来,嘉兴的硬件、招商引资方面与上海“同构发展”,既是浙江进入上海的桥头堡,也是接收上海辐射的中转站。

  嘉兴把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作正实现“与沪杭同城”的抓手。大力推进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加快推进省级小城市试点培育,着力把新市镇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承纳农村人口转移集聚的主要载体和网络型大城市建设的关键节点,推进农房集聚合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累计实施农房集聚11.7万户。加快推进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的交通网、管线网、能源网和绿道网建设。按照对内交通快速化、对外交通高速化的思,基本实现市域1小时交通圈。按照化线成网、串珠成链的,通过生态绿道市域人文、自然景观元素,累计建成生态绿岛557公里。优化了空间布局,提升了承载力。

  最近,首都着力建设世界城市和深入实施东扩南拓战略,为解决污染、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正在谋求更高层次发展,对外转移合作愿望迫切。深化强化与京津的合作,不仅要找到双方利益的结合点、相互发展的共振点,更要打造出一流的软硬发展,让成为吸引京津高端生产要素的“金字招牌”。

  品牌化

  提起东莞,你能想到它的IT业很发达,提到苏州你能想到园林,提到嘉兴你能想到它繁荣的纺织业。这是他们区域经济的品牌化特征。其实,他们三市还有一个共通的品牌特征,就是外向经济举足轻重。

  2012年,东莞市进出口总额1444.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8%。实际吸收外资3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增幅高于全国14.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苏州进出口总额为3056.9亿美元,嘉兴为287.44亿美元,而我市仅为50.3亿美元。

  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是不可以,也不是不具备条件。

  周本顺指出的差距在,潜力在,希望在。发达地区的经验证明,才能跨越式发展,不常规增长都难。

  他强调,要奋进崛起,必须强化与沿海地区相适应的意识,大打牌,大力招商引资,发展三资企业。

  东莞像其他沿海城市一样,就是靠外资工业打开经济的大门的。哪来那么多外资呢?全民招商,在东莞的“发家史”上,曾两度实施全民招商。第一次是初期,第二次是金融危机时。2009年5月14日,东莞市颁发了《东莞市引进重大及关键投资项目励办法》,对于符合要求的项目引进,协助者最高可以获得1000万元的励。重大及关键项目如果成功落户东莞,将按照每100万元注册资本励5万元兑付给协助者。

  重之下,必有勇夫。当年,一位姓刘的粤籍企业家牵线介绍成功两个大型民营投资项目,投资额分别为6800万元人民币和1.5亿元人民币,获得24万元的金。

  现在,东莞也提高了招商的门槛,不是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

  去年,东莞出台了“1+5”系列招商引资政策,成立“市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职招商队伍,实行重大项目“一站通”工作机制,培育招商引资的新优势。“1+5”系列政策,“1”指的是《关于加强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5”指的是《东莞市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励办法(试行)》《东莞市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励办法(试行)》《东莞市重大项目招商引资“一站通”工作机制(试行)》《东莞市招商引资队伍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东莞市招商引资产业指导目录》5个相关配套政策,“1+5”系列政策初步构建起东莞市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的政策框架体系。

  重大项目“一站通”工作机制是通过整合全市行政资源,只要通过“一个窗口”,对重大项目提供从信息收集、招商推介、接洽谈判到后期的督查、服务协调等“一站式”的全程服务。同时,加大对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的励,对内外资项目分开实行励。通过财政励、贷款贴息、地价优惠、购买设备补贴、重项目科研带头人及引荐人等方式,加大扶持和励力度。

  省委全会指出,在扩大中,要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第一抓手。

  “一个地方引进外资水平是检验其思想解放、对外程度的主要标志。”周本顺说,也是沿海城市,如何借势向海,又如何发展外向型经济,应创新举措,补强这块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