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城市有机更新是立足于文化遗产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一种城市建设模式。为实现建设创业创新城、人文生态城、和谐幸福城,加快实现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目标,嘉兴按照“循序渐进、积极、整体创造”的理论构想启动城市有机更新。对大运河遗产来说,城市有机更新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大运河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也是孕育嘉兴的“母亲河”。流淌千年的京杭大运河在嘉兴穿城而过,绵延110多公里,对嘉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形成嘉兴独特的江南水乡文化及自然人文景观,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嘉兴城市有机更新的区域内,与大运河遗产直接相关的主要有文生院片区、三塔片区和杉青闸片区,此外,环城运河沿线、子城广场等区域也有多处遗产涉及。这些片区内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密集、类型丰富、底蕴深厚、价值独特。
航运水道及有关水工设施遗迹,是大运河遗产的核心要素,也是其重要价值的直接体现。特别是以嘉兴城为中心的运河水系是嘉兴城市的血脉,也构成了嘉兴“运河抱城,八水汇聚”的最独特运河城市景观。
沿运河发展起来的历史街区和商业中心,大运河对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大运河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区段运河沿线至今保留着月河、梅湾街、芦席汇三大历史街区,以及双魁巷这一典型的清末民初江南水乡民居建筑群,延续了城市街巷因水而生、临水而建、沿水成街、依水而兴的特色。
其他与运河历史相关的文化遗产,积淀了大运河修建、变迁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和人文内涵,也是大运河遗产的构成要素。如落帆亭是杉青闸旁江南运河嘉兴段的标志性人文景观,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当时和过闸客商游憩之所。精致的景观建筑和巧妙的园林布局构筑了一处水乡风情特色鲜明的江南园林。始建于唐代的三塔,是运河由杭州急转弯进入嘉兴的标志,也是中国大运河上最早的航标之一。
宝贵的运河文化遗存,形成了嘉兴江南水乡古城特殊的城市肌理和文化内涵,也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基石。
根据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计划,2014年是大运河申遗的最后日期。作为35个联合申遗城市之一,嘉兴要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为契机,积极推进大运河与申遗工作,彰显江南水乡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风貌。
1.实施遗产工程,加大运河遗产力度。首先,要以列入国家大运河申遗名单的遗产点段为重点,按照“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原则进行和整治,展现其独特价值与历史风貌。其次,强调遗产的整体性,将散落在运河沿岸的文物遗存挖掘和梳理后“串珠成链”,重拾历史文化的碎片,形成了丰富的运河景观走廊,并与城市建筑、城市景观相互协调、交相辉映。
2.加强城市规划设计,提升运河景观整体风貌。大运河孕育了嘉兴,形成了嘉兴“越韵吴风、水乡绿城”的独特城市形态。运河沿线的风貌与众多文物古迹相依相存,共同构筑了大运河作为一条文化线丰富的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
3.挖掘运河文化资源,展示江南水乡城市特色。一方面,运河文化的收集、整理、研究以及内涵挖掘是做好大运河与申遗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有机更新中实施文物修缮、风貌恢复、遗迹重建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世界遗产的需要的参与和支持。大运河和申遗的过程,也应当成为关注运河遗产、运河文化、构建城市家园的重要载体。为此,利用修复后的文生院建立“嘉兴运河文化展示馆”,通过全面反映嘉兴大运河的历史及变迁,增进广大市民对于运河的亲近感,培养自豪感。
4.与利用相结合,实现运河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强调历史风貌与特色的,也不是单纯的静态,而是要把与城市的未来发展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今,市区段运河已失去传统运输功能而成为城市景观河道,通过多年来对“船游嘉兴”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环城运河游线已成为嘉兴水上旅游的品牌。结合大运河申遗和城市有机更新工作,一方面可以挖掘沿线文化遗存的内涵,丰富环城运河的人文景观;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嘉兴丰富的河道资源,开辟水上巴士,既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又凸显江南水乡古城特色。
总之,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在大运河申遗和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把运河文化遗产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结合起来,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与建设人文生态城结合起来,着眼于生态、资源,着眼于传承运河文脉、延续历史风貌,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利用,实现文化、经济、生态、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的协调统一,使大运河真正成为延续嘉兴历史的文化长廊、子孙后代的生态走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国文化部主办单位:中国文化传媒集团
版权声明
信息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利用互联网等从事违法行为
运营单位:中传环球()新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