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人文历史粗读《水墨乌镇》有感

※发布时间:2014-12-31 13:02:5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我曾经看过不少关于乌镇的书籍,有的只讲古镇的过去,不及当代风貌;有的过于零碎,只关注旅游风情。最近,我读了王士杰先生的《水墨乌镇》,有了另一番感觉。

  王士杰用散文随笔的文体,描绘了一幅灵动的水墨画卷,把一个古老的小镇历史、人文地理和当代的旅游风貌融合在一起,阅读全书似乎让人饱餐一席知识的盛宴,享受一次旅游的愉悦。

  《水墨乌镇》全书分为“史之记”、“文之脉”、“人之杰”、“景之韵”四大部分。史、文、人、景都有引经据典,翔实地记叙了乌镇的过去,让人获得千年古镇的全息印象。但没有停留在“前世”的叙述上,而是在娓娓道来中去解读和思考“”的各种问题。作者在叙述了古镇的与开发历程后,引用了阮仪三教授的赞语:“乌镇的修复,就着意重现茅盾笔下的古镇风情,现在你可以重温昔曰的场景,时代已经不同了,但景色依旧,故人已逝,回响仍续唱。”并发表了自己的议论:乌镇的古镇与开发,是在原有历史街区大部分还遗存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局部“修旧如旧”,而不是推倒重来式的“古镇重建”,更非凭空想象式的制造“假古董”。

  作者王士杰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乌镇人,“聆听过长辈们关于老乌镇的絮叨,体验过水乡小镇的春夏秋冬,亲历了古镇与旅游开发,了乌镇从颓废衰落到再度崛起的不凡历程。”由于作者对家乡一往情深,因此写作时能加以品味,有所,更含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本书写作时经常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叙说昭明书院时,他发表自己议论:在离遗址不远的西栅景区的适当区域,恢复重建一座“昭明书院”,按旧制设计,用旧料营造。在尽可能保持原真氛围的前提下,把“巨镇文星”(六朝遗胜)牌坊迁移至此加以,这符合文物的原则。

  作者在写作时运用资料更是众釆博长、相互补充、力求完善。例如嘉兴南湖租船人,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王会悟;后来有人写文章说是孔另境。本书的描述则比较合理:“王会悟便作为具体安排事务的工作人员先行出发,到嘉兴后,去鸳湖旅社租了房间,作为代表们的歇脚之处。又在乌镇老乡孔另境(当时在嘉兴读中学)的帮助下雇了一艘南湖画舫”这一细节也可看出作者的写作态度是认真谨慎的。

  此外,本书的作者不仅对“前世”的乌镇流露出了大量的溢之辞,而且对未来的乌镇也充满了,充满了期待。特别对南、北栅的开发,他提出了独到的观点和:而南栅、北栅的特色取向,就应有别于一期(东栅)区的展览观光型、二期(西栅)景区的休闲度假型,而要着力营造不缺“人家”的“小桥、流水”江南景整体考虑开发宜居休闲养老产业,让外来的休闲之客能逗留小住甚至长住于此,“融入式”享受原生态的古镇生活情趣。